癌癥(zheng),作為一種(zhong)疾病,被(bei)人類認識已有(you)上千年(nian)的(de)(de)歷史(shi)。過去 250 年(nian),我們見(jian)證了(le)對抗癌癥(zheng)的(de)(de)一系列里程(cheng)碑式的(de)(de)進步。在此,我們列舉(ju)出癌癥(zheng)研究領域一些關(guan)鍵的(de)(de)里程(cheng)碑式事件。
1775 年:煙囪煙塵和鱗狀細胞癌
Percivall Pott 將煙囪煙塵(chen)的(de)暴露(lu)(lu)與煙囪清(qing)(qing)掃工的(de)陰(yin)囊(nang)鱗狀細胞癌聯系在一起。他是第一個報告環境暴露(lu)(lu)與癌癥發病(bing)有清(qing)(qing)晰(xi)關系的(de)人。
1863 年:炎癥與癌癥
Rudolph Virchow 辨(bian)認出癌組織里(li)面(mian)的(de)(de)白細(xi)胞,第一(yi)(yi)次將炎癥與癌癥聯系在一(yi)(yi)起(qi)。他創(chuang)造了「白血(xue)病(bing)」這一(yi)(yi)名詞,用以描述患此(ci)病(bing)的(de)(de)患者體內白細(xi)胞過量(liang)的(de)(de)現象(xiang)。
1882 年:第一例治療乳腺癌的根治性手術
威廉 ? 霍爾斯德特(te)(William Halsted)進(jin)行(xing)了第一例治療乳腺癌的(de)根治性(xing)手術。直到 20 世紀(ji)下(xia)半葉,該手術方式(shi)仍舊是乳腺癌治療的(de)標準術式(shi)。
1895 年:第一張 X 光片
威(wei)廉 ? 倫琴(Wilhelm Roentgen)發現 X 射線。第(di)一張(zhang) X 光(guang)片拍的(de)就是他夫(fu)人的(de)手(shou)。
1898 年:鐳和釙
瑪麗 ? 居里(li)(Marie Curie)和(he)皮(pi)埃爾 ? 居里(li)(Pierre Curie)發現了放射性物質(zhi)——鐳(lei)和(he)釙。數(shu)年(nian)不(bu)久,鐳(lei)就被用在(zai)癌癥(zheng)治(zhi)療領域了。
1902 年:癌瘤與單細胞染色體損傷
西奧多 ? 勃(bo)法瑞(Theodor Boveri)提出癌瘤來(lai)自(zi)于(yu)發(fa)生(sheng)染(ran)色體(ti)損傷(shang)的(de)單個細胞,認為是染(ran)色體(ti)的(de)改變(bian)導致(zhi)細胞分(fen)裂的(de)失(shi)控。
1903 年:放療在癌癥治療領域的第一次應用
戈(ge)德堡(bao)(S.W. Goldberg)和(he)葉菲姆(mu) ? 倫敦(dun)(Efim London)利用鐳治療兩(liang)位罹患(huan)(huan)皮膚基底細(xi)胞癌(ai)的患(huan)(huan)者(zhe)。這兩(liang)位患(huan)(huan)者(zhe)的癌(ai)癥均得到治愈(yu)。
1909 年:免疫監視
保羅 ? 埃利(li)希(Paul Ehrlich)提出免(mian)疫(yi)系統能抑制腫(zhong)瘤(liu)的形成,該理(li)(li)論(lun)當時被(bei)稱為「免(mian)疫(yi)監視」假說。現如今該假說已經成為被(bei)證(zheng)實的理(li)(li)論(lun),仍然在指(zhi)導目前的癌癥(zheng)研(yan)究,以利(li)用免(mian)疫(yi)系統的力量對抗癌癥(zheng)。
1911 年:家雞的癌癥
佩(pei)頓 ? 勞(lao)斯(Peyton Rous)發現一(yi)種(zhong)能導致家雞患癌的病毒(勞(lao)氏肉(rou)瘤病毒),證實某些(xie)癌癥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。
1915 年:兔子的癌癥
山極(ji)勝三郎(Katsusaburo Yamagiwa)和市川浩(hao)一(yi)(Koichi Ichakawa)發現(xian),當煤炭(tan)作用于兔子(zi)皮膚時,可以誘發兔子(zi)患癌(ai),他們(men)第一(yi)次提供了化(hua)學(xue)物質能導致癌(ai)癥的(de)實驗性證(zheng)據。
1928 年:巴氏涂片
喬治 ? 巴帕尼可拉(George Papanicolaou)發現(xian)能(neng)(neng)通過顯(xian)微鏡(jing)檢(jian)查陰道里面(mian)的(de)細(xi)胞,來篩查宮頸癌。這項突破性(xing)進展導致巴氏涂(tu)片檢(jian)查的(de)出現(xian)。該檢(jian)查能(neng)(neng)發現(xian)異常的(de)宮頸細(xi)胞,并且能(neng)(neng)在它們癌變前就予以根除。
1932 年:乳腺癌改良根治術
大(da)衛(wei) ? H ? 佩蒂(David H. Patey)發(fa)展出(chu)乳腺(xian)癌改(gai)良根治術。該手術方式對患者身體的(de)破壞性(xing)比(bi)原來的(de)根治性(xing)手術更小(xiao),并最終取代其成為治療乳腺(xian)癌的(de)標準(zhun)術式。
1937 年: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(NCI)
美(mei)國(guo)總(zong)統富蘭克林(lin) ?羅斯(si)福(Franklin D. Roosevelt)簽(qian)署法律,成立(li)美(mei)國(guo)國(guo)家(jia)癌癥研究所(suo)(NCI)。
1937 年:保乳手術以及之后的放療
喬(qiao)治(zhi) ? 凱恩(en)斯(George Keynes)描述了(le)一種新的(de)(de)(de)乳腺(xian)癌(ai)治(zhi)療方案:在完整切除腫(zhong)瘤的(de)(de)(de)前提下行保留乳房的(de)(de)(de)手術,以(yi)及之(zhi)后的(de)(de)(de)放療。在手術移除腫(zhong)瘤后,用一根含有鐳的(de)(de)(de)長針扎入患側乳房以(yi)及同側毗連的(de)(de)(de)腋窩(wo)淋(lin)巴結區(qu)。
1941 年:激素療法
查爾斯 ? 哈金斯(Charles Huggins)發現(xian)移除睪(gao)丸以降低睪(gao)酮的(de)(de)產生(sheng)、或(huo)者調節(jie)(jie)雌激(ji)素水(shui)平,可以導致前列腺(xian)腫瘤消退。這種激(ji)素的(de)(de)人工(gong)調節(jie)(jie),就是眾所周知的(de)(de)激(ji)素療(liao)法(fa)。它直到現(xian)在仍然是前列腺(xian)癌的(de)(de)主要治療(liao)措施之一。
1947 年:抗代謝藥物
西德尼 ? 法(fa)伯(Sidney Farber)展示了抗代謝藥物(wu)(wu)氨基蝶呤(一種(zhong)葉(xie)酸衍生(sheng)物(wu)(wu))療法(fa),能促成(cheng)(cheng)兒童急性(xing)白血病(bing)的(de)(de)暫時(shi)緩解。抗代謝藥物(wu)(wu)的(de)(de)結構與癌細胞(bao)內重要(yao)的(de)(de)生(sheng)理過(guo)(guo)程(cheng)(如 DNA 的(de)(de)合成(cheng)(cheng))中(zhong)需要(yao)的(de)(de)化(hua)學(xue)物(wu)(wu)質結構類似,能通過(guo)(guo)阻斷(duan)這些過(guo)(guo)程(cheng)來(lai)誘導癌細胞(bao)死亡。
1949 年:氮芥
食品藥品監管局(FDA)同意氮芥用來治療癌癥。氮芥屬(shu)于一類叫(jiao)做「烷化(hua)劑」的(de)藥物。烷化(hua)劑能夠通(tong)過化(hua)學(xue)性地改變 DNA 來殺滅癌細胞。
1950 年:吸煙與肺癌
恩斯特 ? 溫德(de)(Ernst Wynder)、埃瓦茨 ? 格(ge)雷厄姆(Evarts Graham)和理查德(de) ? 多爾(Richard Doll)論證(zheng)吸煙是誘發肺(fei)癌的主要因素之(zhi)一。
1953 年:人類實體性腫瘤的第一次完全治愈
羅伊 ? 赫茲(Roy Hertz)和李敏求(Min Chiu Li)第一次用(yong)化(hua)療(liao)治愈實體(ti)性腫瘤。具體(ti)情況是:當(dang)時(shi)他們利用(yong)化(hua)療(liao)藥物(wu)甲氨蝶蛉治療(liao)絨毛(mao)細胞癌。絨毛(mao)細胞癌是一種主要(yao)影響婦女的、罕見的生殖組織細胞惡(e)性腫瘤。
1958 年:聯合化療
美國(guo)國(guo)家(jia)癌癥研究所(NCI)的專(zhuan)家(jia)埃米爾(er) ? 弗雷(Emil Frei)、詹姆斯 ? 霍蘭(James Holland)和他(ta)們的團隊表明(ming) 6- 巰基(ji)嘌呤和甲氨蝶呤的聯(lian)合化療方案,可以能使(shi)兒童(tong)和成年(nian)人的急性白血(xue)病部分(fen)或完全緩解,并能夠延長(chang)患者(zhe)的生存期。
1960 年:費城染色體
彼(bi)得 ? 諾維(wei)爾(Peter Nowell)和大衛(wei) ? 亨格福德(David Hungerford)描述了慢性粒細胞(bao)白(bai)血(xue)病(bing)患(huan)者癌細胞(bao)內一種常(chang)見的染色體(ti)。這種染色體(ti)被(bei)叫(jiao)做(zuo)「費城染色體(ti)」,存(cun)在于 95% 的慢性粒細胞(bao)白(bai)血(xue)病(bing)中。
1964 年:關注吸煙
美國衛生總署提出(chu)了一份報告,聲明(ming)吸煙是美國主要(yao)的衛生威脅,需要(yao)行動降低吸煙的危(wei)害(hai)。
1964 年:EB 病毒
第一(yi)(yi)次有病(bing)毒(EB 病(bing)毒)和人類癌(ai)癥(zheng)(Burkitt 淋巴瘤)聯系在(zai)一(yi)(yi)起。EB 病(bing)毒后來被發現能(neng)誘發另外數種(zhong)癌(ai)癥(zheng),包括鼻咽癌(ai)、霍奇金淋巴瘤和一(yi)(yi)些胃癌(ai)。
1971 年:國家癌癥法案
12 月 23 日,美國總統理查德(de) ? 尼(ni)克(ke)松(Richard M. Nixon)簽(qian)署(shu)國家癌(ai)癥法案。該法案授權(quan) NCI 的負責(ze)人協(xie)調美國國家癌(ai)癥計(ji)劃(hua)的所有活動,建立國家癌(ai)癥研究中心,和建立國家癌(ai)癥控(kong)制規劃(hua)。
1976 年:原癌基因
多米(mi)尼克 ? 斯特赫林(Dominique Stehelin)、哈羅德 ? 瓦穆斯(Harold Varmus)、米(mi)高 ? 畢曉普(J. Michael Bishop)和彼得 ? 沃格特(Peter Vogt)一同發現了正常家雞(ji)細(xi)胞里的一段與禽肉(rou)瘤病毒(du)癌基(ji)因相關的基(ji)因,該基(ji)因可以導致(zhi)家雞(ji)患癌。這(zhe)最終導致(zhi)了人類原癌基(ji)因的發現。
1978 年:它莫西芬
FDA 批準它(ta)(ta)莫(mo)(mo)西芬(一種抗雌激素類藥物(wu),原來被用作避孕(yun))治療乳(ru)腺(xian)癌。它(ta)(ta)莫(mo)(mo)西芬是被批準用來抗癌的第一代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(SERMs)。
1979 年:TP53 基因
TP53 基(ji)因(yin)(yin)(也叫 p53),是人類(lei)癌癥中最常(chang)見(jian)的突(tu)變基(ji)因(yin)(yin),于(yu) 1979 年被(bei)發現。它是一種腫瘤(liu)抑制(zhi)(zhi)基(ji)因(yin)(yin),意思(si)就是它所(suo)編碼的蛋白質(zhi)(zhi)(p53 蛋白質(zhi)(zhi))能(neng)夠控制(zhi)(zhi)細胞增殖,并且抑制(zhi)(zhi)腫瘤(liu)生長。
1984 年:人類乳頭瘤病毒 16 和 18
科學家(jia)從大(da)多數的宮(gong)頸癌(ai)中,檢(jian)測到人(ren)類乳(ru)頭瘤病(bing)毒(HPV)亞型(xing) 16 與(yu) 18 的基因(yin),從而(er)建立起 HPV 亞型(xing)感染與(yu)宮(gong)頸癌(ai)發病(bing)的明確關(guan)系。
1985 年:保乳手術
一項 NCI 支持的(de)(de)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早期乳(ru)腺癌患者行保乳(ru)手術(乳(ru)腺腫塊切除)+ 術后全(quan)乳(ru)放(fang)療,和單純做全(quan)乳(ru)切除的(de)(de)乳(ru)腺癌患者相比(bi)較(jiao),有相似的(de)(de)總生(sheng)(sheng)存(cun)率、無瘤生(sheng)(sheng)存(cun)率。
1986 年:克隆 HER2 原癌基因
人(ren)類原癌(ai)(ai)基(ji)因 HER2(又可叫做 Neu 基(ji)因和 Erbb2 基(ji)因)被克(ke)隆。該基(ji)因編碼的(de)蛋白質產物過度(du)表達(da),發生在 20% - 25% 的(de)乳腺(xian)(xian)癌(ai)(ai)患者(zhe)(HER2 陽性乳腺(xian)(xian)癌(ai)(ai)),跟疾病較強的(de)侵(qin)襲性與較差的(de)預后(hou)相(xiang)關。
1993 年:愈創木脂糞便潛血試驗(FOBT)
一項(xiang) NCI 支持的臨(lin)床試(shi)驗結果顯示肛(gang)門指診配合糞(fen)便隱血(xue)試(shi)驗(FOBT),能夠有效降低(di) 33% 的結腸癌(ai)死亡(wang)率。(愈(yu)創木脂是一種檢(jian)驗試(shi)劑——編(bian)者注)
1994 年:克隆 BRCA1 腫瘤抑制基因
腫瘤抑制(zhi)基因 BRCA1 被(bei)克隆。該基因特殊的遺(yi)傳性突變能夠(gou)增加女(nv)性乳腺(xian)癌、卵(luan)巢癌的風(feng)險,同時(shi)也增加男(nan)女(nv)性中其他(ta)幾(ji)種共(gong)同癌癥(zheng)的風(feng)險。
1995 年:克隆 BRCA2 腫瘤抑制基因
腫瘤抑制基因(yin) BRCA2 被克隆(long)。跟 BRCA1 類似(si),該基因(yin)特(te)殊的遺傳性 BRCA2 變異能顯著增(zeng)加女性乳腺癌、卵巢癌的風險,同時也增(zeng)加男(nan)女性中其他幾(ji)種共同癌癥的風險。
1996 年:阿那曲唑
FDA 批準阿那曲唑用(yong)于治(zhi)療(liao)絕經期婦女(nv)的(de)雌(ci)激素受體陽性晚期乳腺(xian)癌。阿那曲唑是第一個被批準用(yong)于治(zhi)療(liao)癌癥(zheng)的(de)芳香酶(mei)抑制劑。這種藥(yao)能(neng)夠(gou)阻斷體內雌(ci)激素的(de)產(chan)生。
1997 年:利妥昔單抗
FDA 批(pi)準利妥昔單抗(一種單克隆抗體)用(yong)于(yu)治療耐藥、低級別或(huo)者(zhe)濾泡性(xing) B 細胞(bao)非(fei)(fei)(fei)霍奇金淋(lin)(lin)(lin)巴(ba)(ba)瘤(liu)(NHL)。利妥昔單抗不久后又(you)被批(pi)準用(yong)于(yu)一些類型非(fei)(fei)(fei)霍奇金淋(lin)(lin)(lin)巴(ba)(ba)瘤(liu)的初始治療,這些非(fei)(fei)(fei)霍奇金淋(lin)(lin)(lin)巴(ba)(ba)瘤(liu)包括(kuo)彌漫性(xing)大 B 細胞(bao)淋(lin)(lin)(lin)巴(ba)(ba)瘤(liu)和慢性(xing)淋(lin)(lin)(lin)巴(ba)(ba)細胞(bao)白血病。
1998 年:NCI 資助乳腺癌預防試驗
NCI 資助(zhu)的(de)乳(ru)腺(xian)癌(ai)預防試驗(yan)結果顯(xian)示(shi),抗雌激(ji)素(su)類藥(yao)物它莫(mo)西(xi)芬(fen)能將某些高風(feng)險女(nv)性(xing)的(de)乳(ru)腺(xian)癌(ai)發病率減(jian)少達(da) 50%。食品藥(yao)品監管局(ju)批準它莫(mo)西(xi)芬(fen)用于降低(di)高風(feng)險女(nv)性(xing)的(de)乳(ru)腺(xian)癌(ai)發病風(feng)險。
1998 年:曲妥珠單抗
FDA 批準曲(qu)妥珠單抗(另一種單克(ke)隆(long)抗體(ti))用(yong)于治療女(nv)性 HER2 陽性的(de)轉移性乳(ru)腺癌(ai)。該單克(ke)隆(long)抗體(ti)以過度表達 HER2 蛋(dan)白(bai)的(de)癌(ai)細胞為(wei)靶(ba)點(dian)。曲(qu)妥珠單抗不久(jiu)后被批準用(yong)于女(nv)性 HER2 陽性的(de)早期(qi)乳(ru)腺癌(ai)的(de)輔助性(術(shu)后)治療 。
2001 年:甲磺酸伊馬替尼
一項臨床試驗結果顯(xian)示,甲磺酸(suan)伊馬替(ti)尼(ni)對(dui)慢性粒(li)細胞白血(xue)病治療(liao)有效(xiao)。甲磺酸(suan)伊馬替(ti)尼(ni)以(yi)「費城染色體」編碼的(de)獨特(te)蛋(dan)白質為(wei)靶點。后來,它(ta)又被認為(wei)對(dui)治療(liao)胃腸道間質瘤(GIST)有效(xiao)。
2003 年:NCI 資助的前列腺癌預防試驗(PCPT)
NCI 資助的(de)前列腺癌預(yu)防試驗(PCPT)結果顯示,藥物非那雄(xiong)胺能(neng)夠降低 25% 的(de)前列腺癌發病風險。該藥通過減(jian)少(shao)體內雄(xiong)性激素的(de)產生(sheng)來起作用(yong)。
2006 年:NCI 它莫西芬、雷洛昔芬研究(STAR)
NCI 它莫西(xi)芬(fen)(fen)(fen)、雷(lei)洛(luo)(luo)昔芬(fen)(fen)(fen)研究(STAR)結果顯示(shi),如果具有乳腺癌高風險(xian)的(de)絕經期女(nv)性服用抗(kang)雌激素藥(yao)物雷(lei)洛(luo)(luo)昔芬(fen)(fen)(fen),就(jiu)能(neng)夠(gou)降低她們發病風險(xian);雷(lei)洛(luo)(luo)昔芬(fen)(fen)(fen)嚴(yan)重副反(fan)應的(de)風險(xian)卻要低于它莫西(xi)芬(fen)(fen)(fen)。
2006 年:宮頸癌疫苗 Gardasil
FDA 批準(zhun)人類乳頭瘤病毒(du)(HPV)疫(yi)苗 Gardasil 用于(yu)預防宮頸(jing)癌。該疫(yi)苗針(zhen)對(dui)兩種亞型(xing)的 HPV,而(er)這兩種病毒(du)能夠導致 70% 的宮頸(jing)癌。NCI 科學家發展(zhan)出(chu)制造 Gardasil 的基礎性技術(shu)。
2009 年:宮頸癌疫苗 Cervarix
FDA 批準 Cervarix 用于預防(fang)宮(gong)頸(jing)癌(ai)(ai)。這是第(di)二個(ge)宮(gong)頸(jing)癌(ai)(ai)疫苗(miao),可(ke)保護女性(xing)免受兩種亞(ya)型人乳頭瘤病毒(HPV)的危害。這兩種亞(ya)型引(yin)發(fa)(fa)了 70% 左右的宮(gong)頸(jing)癌(ai)(ai)。NCI 科學家發(fa)(fa)展(zhan)出制造(zao) Cervarix 的基礎性(xing)技術。
2010 年:第一個治療性(xing)人類(lei)癌癥疫(yi)苗(miao) sipuleucel-T
FDA 批(pi)準 sipuleucel-T 用(yong)于激素療(liao)法治療(liao)失敗的(de)轉(zhuan)移(yi)性(xing)前(qian)列腺癌。該疫苗(miao)能夠(gou)利(li)用(yong)患者自身的(de)免疫系統細(xi)(xi)胞(樹突細(xi)(xi)胞)對抗癌細(xi)(xi)胞。該疫苗(miao)是(shi)第一(yi)個、也是(shi)目前(qian)為止唯一(yi)一(yi)個治療(liao)性(xing)癌癥疫苗(miao)。
2010 年:NCI 資助肺癌篩查試驗(NLST)
NCI 資助的(de)肺(fei)癌篩查試(shi)驗(yan)(NLST)初步結果顯示低劑量螺(luo)旋 CT 能夠降低 20% 的(de)肺(fei)癌死(si)亡率(lv) 。該(gai)篩查主要(yao)針對一(yi)大(da)群(qun)未(wei)戒(jie)煙(yan)或(huo)者(zhe)已戒(jie)煙(yan)的(de)重度吸煙(yan)者(zhe)。
2011 年:Ipilimumab
FDA 批準 Ipilimumab(一種單克隆(long)抗體)用作無法手術或者轉移性黑色素瘤(liu)的治療(liao)。Ipilimumab 能(neng)夠通過(guo)移除控(kong)制免疫(yi)應答強度的「剎車」,來激活(huo)免疫(yi)系(xi)統去攻(gong)擊(ji)癌(ai)細胞。
2012 年:NCI 資助的 PLCO 癌癥篩查試驗
NCI 資(zi)助(zhu)的(de)(de)(de) PLCO 癌癥篩查試驗結(jie)(jie)果證(zheng)明(ming),利用(yong)軟式乙狀結(jie)(jie)腸鏡(jing)篩查 55 歲(sui)以上人(ren)群(qun)的(de)(de)(de)結(jie)(jie)腸癌,能夠降低(di)結(jie)(jie)腸癌的(de)(de)(de)發病率與死(si)亡(wang)率。在 PLCO 試驗中,受篩查的(de)(de)(de)人(ren)群(qun)與對照組相比(bi),降低(di)了 21% 的(de)(de)(de)結(jie)(jie)腸癌發病風險與 26% 的(de)(de)(de)結(jie)(jie)腸癌死(si)亡(wang)率。
2013 年:Ado-Trastuzumab Emtansine(T - DM1)
FDA 批準(zhun) Ado-Trastuzumab Emtansine(T - DM1)用于治療(liao)既(ji)往用曲妥珠單(dan)抗和(he) / 或紫杉類藥物(wu)治療(liao)過(guo)的、HER2 陽性的乳腺癌(ai)患者。T - DM1 是免疫毒(du)性藥物(wu)(抗體(ti) - 藥物(wu)偶聯物(wu)),具體(ti)來說,就是將單(dan)克隆抗體(ti)曲妥珠單(dan)抗與細(xi)胞毒(du)性物(wu)質 mertansine 相連。而(er) mertansine 能夠(gou)通過(guo)阻斷微(wei)管形成(cheng)來抑制細(xi)胞增殖。
2014 年:癌癥 DNA 分析
來(lai)(lai)自癌癥基因組(zu)圖譜(TCGA)計(ji)劃的(de)研究者,與(yu) NCI、國家人類(lei)基因組(zu)研究機(ji)構合作(zuo),分(fen)析(xi)超過 30 種人類(lei)癌癥的(de) DNA 與(yu)其他的(de)分(fen)子(zi)變化。他們基于區分(fen)腫(zhong)瘤的(de)不同(tong)(tong)特(te)性(xing),發現胃癌實際(ji)上是 4 類(lei)疾病,而不是 1 類(lei)。TCGA 這項(xiang)發現和其他相關的(de)計(ji)劃可能(neng)引發產(chan)生癌癥的(de)新(xin)分(fen)類(lei)體系(xi)。該分(fen)類(lei)體系(xi)是通(tong)過腫(zhong)瘤不同(tong)(tong)的(de)分(fen)子(zi)異常,結合原發部位器官或(huo)組(zu)織來(lai)(lai)分(fen)類(lei)。
2014 年:Pembrolizumab
FDA 批準(zhun) Pembrolizumab 用(yong)作(zuo)治療晚期黑(hei)色素瘤。這(zhe)種單克隆抗體能(neng)夠阻斷(duan)存在于免疫(yi)細(xi)胞(bao)上(shang)、一(yi)種叫做 PD1 的蛋白質作(zuo)用(yong),從而增強免疫(yi)系統(tong)對抗癌(ai)癥的能(neng)力。
征(zheng)(zheng)途還(huan)遠未結(jie)束(shu),人類征(zheng)(zheng)服癌癥(zheng)的曙光已經出現……
本文由希波克拉(la)底(di)門(men)徒(tu)譯自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(suo)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ion(//www.cancer.gov/researchandfunding/progress/250-years-advances?cid = sf36598754)

